木柱表面斑驳的漆色下,隐约可见用朱砂勾勒的镇邪符文,
那是一代代工匠在修缮时秘密留下的印记。飞檐上的铜铃随风轻响,声音清越,
却又带着一丝说不出的苍凉,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风雨沧桑。
年轻的文管所职工林墨背着相机,沿着陡峭的石阶向上攀爬。
石阶的缝隙里长着一些不知名的野草,在风中轻轻摇曳。
他的任务是拍摄一组悬空寺的夜景照片,为即将到来的文物保护展做准备。
林墨是个土生土长的山西人,对晋北的民俗传说如数家珍。他记得老辈人常说,
悬空寺的工匠在建造时使用了 “偷梁换柱” 的秘术,将部分木柱掏空,
里面藏着镇邪的朱砂和佛经,这些佛经都是用羊血混合朱砂写成,每到特定的时辰,
便能听到隐隐的诵经声。更有传言说,每到月圆之夜,寺内会传来若有若无的诵经声,
那是当年累死的工匠冤魂在超度自己,他们的魂魄被困在这悬崖之上,不得往生。
天色彻底暗了下来,月光尚未完全铺满,只有几缕清辉透过薄云。
林墨来到悬空寺最高处的三教殿。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、老子和孔子的塑像,
稀薄的香烟缭绕,三尊神像的面容在昏暗光线下显得模糊不清,表情似笑非笑,似悲非悲。
释迦牟尼的眼神似乎格外深邃,老子的面容带着不易察觉的波动,孔子则依旧庄重。
林墨定了定神,自嘲这份工作有时真需要点胆量,随即架好三脚架,仔细调整相机参数,
准备捕捉这静谧又诡谲的瞬间。就在他专注于取景器时,一股浓烈的腐臭味猛地钻入鼻腔,
起初很淡,随即变得无法忽视,像是陈年的死老鼠混杂着未燃尽的劣质香烛,
还夹杂着一丝泥土的腥气,熏得他胃里一阵翻腾。他下意识地屏住呼吸,
试图分辨气味的来源。“啪嗒。”一滴黏稠的暗红色液体毫无征兆地落在他的相机镜头上,
迅速晕开。林墨愕然抬头,只见正上方的殿顶横梁接缝处,正缓慢渗出更多的暗红色液体。
那液体沿着木柱蜿蜒流下,接触到柱身上早已褪色的朱砂符文时,
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