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旁是木结构的二层小楼,许多还保留着雕花门窗,门前挂着褪色的灯笼,
或是晾晒着一些干菜、鱼干。偶有老人坐在自家门口,摇着蒲扇,
好奇地打量着他这个陌生面孔。走了约莫一刻钟,他在一个相对僻静的角落,
找到了“石板路十七号”。那是一间毫不起眼的门面,夹在一家茶馆和一家杂货铺中间。
门楣上挂着一块深褐色的木匾,上面是三个遒劲的隶书大字——“闻墨轩”,
字迹边缘已经有些模糊,显然历经风雨。木制的排门板紧闭着,漆色斑驳,
透着一股浓厚的年代感。门前有两级石阶,石阶的缝隙里,顽强地生长着几簇青苔。
陈默站在门口,深吸了一口气,空气中似乎真的能闻到淡淡的墨香和旧纸张的味道。
他掏出那把黄铜钥匙,插进同样古老的锁孔。“咔哒”一声轻响,锁开了。
他推开沉重的排门板,一股混合着灰尘、霉味、旧纸张和淡淡墨香的气息扑面而来,
并不难闻,反而有种奇异的安定感。门后的世界,像是凝固在了时光的缝隙里。
这是一个不大的空间,大约只有三十平米。光线有些昏暗,
只有一扇朝南的小窗透进些许天光,勉强勾勒出屋内的轮廓。靠墙是顶天立地的旧木书架,
上面密密麻麻地塞满了各种各样的旧书。书脊朝外,颜色深浅不一,大多是竖排版的线装书,
也有一些泛黄的平装书和旧杂志。书架前随意堆放着几摞书,仿佛主人刚刚离开。
屋子中央是一张宽大的旧木柜台,
柜台上放着一个老式算盘、一个笔筒(里面插着几支毛笔)、一方砚台(墨迹未干),
还有一盏蒙尘的铜油灯。柜台后面是一把藤编的摇椅,
椅面上铺着一块洗得发白的蓝印花布垫子。空气中漂浮着细小的尘埃,
在窗户透进的光柱中缓缓舞动。整个书店安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。陈默慢慢走进去,
脚步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。他伸手拂去一个书架上的灰尘,
指尖触碰到那些或粗糙或光滑的书脊,传来一种奇异的温润感。他随手抽出一本线装书,
封面已经磨...